今天想來聊聊關於產出
學習與產出
不知道你是如何達到平衡的呢
這一陣子上了一些文案課和
一些行銷和產出的書籍
大部分都會不斷跟你說
學習如果只是不斷的輸入
而沒有做任何的輸出
其實你的大腦並沒有真正的吸收
回想過往的自己的學習紀錄
當下跟著老師課程
寫寫筆記
畫上了桃紅、黃色的螢光筆
再用紅、藍、黑不同的筆
寫出了自己很滿意的筆記
但隔天想要再「回想」上課內容
真正可以記得的記憶真的很少
這顯示了一件事情
(我的記憶衰退的嚴重XD)
其實紀錄的當下就只是記錄
而非真正的學習與吸收
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
總是說著你要記得把自己的學習
寫出來或是說出來都好
總之一定要做到輸出這件事情
因為再透過輸出的過程中
你的大腦才會透過回想
思考你所學習的內容
進一步去吸收並且做到知識連結
當你在腦海裡中有了知識連結
那麼就顯示你真的了解這個內容
甚至可以應用
至於輸出與輸入要怎麼做
訪間大概有千千萬萬種說法
而我自己以寫文案來說最簡單的方式是
第一次:記錄你認為的重點(當下)
第二次:將你整理的重點實際演練一次(應用)
第三次:發表你所得到的知識與心得寫篇完整的內容串起來(說出來)
這樣的過程相當的耗時與花心思
同樣的東西寫了好幾次
但也不是寫了好幾次就完全能夠應用
雖然架構大致上相同
會因為不同的需求
還需要調整與改變才行
不過這樣的方法也不見得適合每個人
有些人練習很快,有些人不需要紀錄
有些人看完一次就全部串起來
有些人挑選他要的重點多看兩次就行
因人而異
找到你的學習輸入與產出的平衡
重點是真的懂了那就好
其他的形式與流程也沒有那麼重要了